今天是:  

   
首页>>>造林绿化>>>重点工程>>>阅读正文
宜春市中药材发展情况
信息来源:   更新时间: 2017-05-22
收藏 打印 关闭  字体:[    小]

宜春市中药材发展情况

一、基本情况:

2002年以来,我市结合退耕还林、长防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林业项目,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做了一些工作。一是利用退耕还林等造林项目种植中药材。即鼓励林农在保障生态的条件下,种植黄桅子、吴茱萸、杜仲等木本中药材。二是利用林下经济项目发展中药材。即鼓励林农在不影响造林主要树种生长的情况下,在林下行间套种金银花、菊花等药材。特别是近几年来,借助于省级林下经济专项资金的支持,我市加大在新造林中套种中药材力度,使林地种植中药材向规模化、多品种发展。

目前,全市利用林业项目种植中药材面积8万亩,其中木本中药材2万亩,草本中药材6万亩,主要品种有黄栀子、草决明、千斤拔、车前子、黄精、重楼、杜仲、枳壳、天花粉、粉防己、金银花、白芍、白术、三叶青、地参、郁金、夏枯草等。林地种植中药材有效地推动了全市林业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了农民增收,农业增效。

二、存在问题:

我市林地种植中药材面临着三大难题:一是由于可用林地的限制,种植规模小,规范化程度低,难以实现优势品种的规模化种植,不能形成自己稳定的规模化市场。二是种植技术缺乏,管理粗放,产量偏低,尤其是2002年及以后几年种植的吴茱萸、黄栀子等到龄退化,没有效益。三是市场价格波动大,林农抗市场风险能力弱,不敢放心大胆发展中药材种植,相比种油茶而言,风险还是更大。

三、工作建议:

为进一步推进林地种植中药材工作,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:

1、科学制定规划,搞好中药材种植的布局。

建议市政府中药材发展领导小组牵头,制定好全市中药材发展规划,根据我市的土壤气候条件、地道药材的主要品种、市场需求等因素搞好中药材种植的布局,特别是对“三子一壳”(吴茱萸、黄栀子、车前子、枳壳)等道地药材,要根据其生长特性,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土地扩大种植面积。

2、结合林业项目,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。在林业用地上种植中药材,一是可以用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进行造林,二是可以通过补植补造方式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,但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的日益重视,这两种方式的空间越来越小,最好的方式是结合油茶产业,在林间进行套种。近几年我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迅速,高产油茶种植密度小,规模大,立地条件相对较好,油茶种植后的前五年合理套种中药材既是给油茶林进行抚育,又是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的有效途径。按照我市油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,每年新造油茶面积在10万亩左右,高产油茶总面积要发展到150万亩,如果都能套种中药材,将有效提高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。

3、加大扶持力度,提高抗风险能力。要积极整合林业部门林下经济、长防林、造林补贴等项目,以及其他涉农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。建议市、县财政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,用于扶持中药材生产。还要建立风险规避机制,在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,加强信息发布,整合和共享中药材市场信息,引导农民尊重科学、尊重市场,自主选择发展路径,增强风险意识,加强市场培育,积极营造竞争有序的中药材产业市场,加强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相关产业链发展风险的评估。

4、强化服务指导,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。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服务,在品种上,积极引导以地道药材为基础的药材基地建设,鼓励林农种植地道药材;在种植方式上,积极推广林药、果药、粮药、草药间作套种,搞好立体开发,充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,促进药材的生产;在实用技术服务上,重点开展中药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,良种选育,病虫害防治,控制好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,做好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科学研究工作,提高大面积种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;加强市场研究,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价格动态,为中药生产提供充足、有效、及时的信息。

 

 
版权所有 宜春林业信息网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网站地图 | 友情媒体| 赣ICP备09001998号
主办单位:在线av不断更新  承办:在线av不断更新信息中心
地址: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东风路32号

网络技术平台由 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