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 

   
首页>>>新闻中心>>>综合资讯>>>阅读正文
江西日报:攥成拳头才更有力——看宜丰建立生态警察中心的探索
信息来源:   更新时间: 2018-05-28
收藏 打印 关闭  字体:[    小]
江西日报通讯员聂 罗 记者 罗云羽5月20日(A1版)报道:发现环保问题线索后,如何处置?

    常规流程是:环保部门赶到现场,有痕迹但未发现当场排放,只能警告,不能处罚;即使当场抓到“证据”,相关部门介入后,也要一周出结论,办结时间则更长。

    而在宜丰,类似事件的处置,时间大大缩短。无特殊情况,几天就可以办结。

    什么原因?原来,2017年底,宜丰创新环保监测预警、督察执法思路,通过职能整合、打造平台、无缝管控等举措,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——生态警察中心。

    宜丰的生态警察中心,不是警察,而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综合管控机构,其运作模式,概括起来就是“1+13+N”。“1”即生态警察中心,负责组织、实施全县生态环境问题综合管控,指导、协调、督查、督办各派驻单位环境问题综合整治,针对环境突出问题,群众反映强烈、社会影响恶劣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联合执法。“13”,即整合公安、环保、国土、城建等13家生态环境管控重点单位相关职能。同时,在公安局成立环侦大队,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整合,加强环境犯罪案件侦办。“N”,即建立多个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。在宜丰,一旦发现环保线索,生态警察中心立刻统一调度,13个部门各司其职,立办立结。情节复杂或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的,集体讨论后,在规定时间内处理,高效、快捷。

    建立生态警察中心,是困惑中的探索。这些年,宜丰在环保中遇到一些困惑:涉及部门多,条块分割、各管一块、责权不明,有的部门有执法权,但信息源不足;有的部门没有执法权,面对问题不知如何解决。“就像人的手,五指分开,看似都在监管,其实各行其是,形成不了合力。怎么办?把五指收拢攥成拳头。建立生态警察中心,问题统一交办、统一协调处理,一家办不了的事,多家一起处理,直至问题解决。各部门之间减少了推诿扯皮,而且规定了办理时限。没有盲区,也更有力。”谈及建立生态警察中心初衷,县委书记张俊用形象比喻,谈了他的想法。

    实现无盲区、更有力,综合立体管控是关键。2017年底,宜丰投资1000万元,建成了一套集生态环境信息收集、传输、分析、预警、上报于一体的综合系统。全县地表水自动监测、空气自动监测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和视频,全部纳入中心信息平台。同时,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数字城管、林区探头、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18项监控数据和视频,导入平台,打造一片24小时不间断监管生态环境“智慧云”。5月8日,在信息平台,记者随手点开工业园区水质断面监控系统,重点监控的32家企业的PH值、总磷等18个指标,全部展现在屏幕上,一目了然。“过去,虽然也是24小时监控,但企业偷排,我们办法也不多。现在不一样了,企业有偷排,水质断面某个指标就会报警,而我们根据报警,分析研判,可以迅速、精准找到污染源。”说起平台的好处,工业园区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。

    实现无盲区、更有力,精干高效是基础。13家单位各派出一名干部,入驻中心集中办公,各类生态环境问题,统一由生态警察中心受理,并且当天受理、当天提出初步意见,需要立项的24小时内立项办理。建立“快速办结+专门转办+综合处置”模式,一般性问题由中心当天组建队伍,5个工作日办结。需要由13个派驻单位专案处置的,中心交由相关单位办理, 10个工作日内反馈。复杂问题、重要问题,中心则根据立项初步意见,协调抽调相关单位人员,组成综合处置队伍“集团作战”,从而实现高效依法处置到位。目前,中心已办理一般性生态环境问题16个,关停污染企业16家,企业偷排现象得到彻底解决。

    聂 罗 本报记者 罗云羽

 
版权所有 宜春林业信息网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网站地图 | 友情媒体|
赣ICP备09001998号     赣公网安备 36090202000052号
政府网站标识码:3609000026
主办单位:在线av不断更新  承办:在线av不断更新信息中心
地址: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东风路32号

网络技术平台由 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