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落布局证明
院前村,位于中国竹子之乡的宜丰县西北部潭山镇境内,全村由17个自然村组成。该村处在自东向西带状山谷之中,四面环山,院前河从村中穿境而过,80%农户居住在小河两边的大小山头之中,整个村庄山川秀丽,青山绿水,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美誉。
院前由赖、易、林等杂姓组成,大多数人氏由外地迁入。由于地处山区没有较集中的居住点。1958年江西黄岗山垦殖场院前分场200余垦民迁入院前,居住人口逐年增加后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庄。
院前村自唐朝公元763年之前开始就有人居住。特别到唐肃宗第十四子李僖在院前建寺讲佛以来,居住的人口逐年增多,佛教僧人、敬佛信众大量涌入,促进了院前千年古村繁荣昌盛,是块风水宝地。
院前,虽远离集镇,地处山区,却为繁荣之地。千年红豆杉群、千年古树群、千年佛塔、千年古寺造就了它的繁荣昌盛。由于盛产毛竹、笋干、林木,促进院前经济昌盛和发展。千百年来,院前人秉承耕读为本的祖训,以田为基础,以山为命根,以读书和功各为追求,与生态和谐相处,繁衍生息,薪火相传。
江西省宜丰县林业局
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镇人民政府
二0一七年五月二十日
民居建筑证明
院前村的部分古民居以客家和本地建筑结合为主,采用当地黄泥土夯实筑墙,外围土墙内为架子木料(俗称金包银),有的农户则是当地杉木建造穿架木屋,形成四扇三间。该建筑民居冬暖夏凉,坚固耐用,客厅地面由黄泥碾打平整,卧室地面架设木枕,铺钉木板,防寒御潮。院子与屋后小道相连,深幽静雅,居所舒适惬意。
为便于居住,大部分房屋依山而建,独门独户,大户人家则采用连房而建,中间构造天井,起到明亮通风,调节湿度、温度的作用。有的农户根据主人秉性、喜好、选种古树名木、花草在房前屋后空地上种植,庭院四季长青,生气盎然,既具城市的典雅,又不乏浓郁的乡土气息。
江西省宜丰县林业局
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镇人民政府
二0一七年五月二十日
文物古迹证明
院前村,崇尚教育。历史上由于大多数农户都是外地迁入,一些历史名人,科举都无法统计。建国后有大专生22人,本科生13人,硕士生2人。院前村地灵人杰,人才辈出,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记载了该村的辉煌历史。
自唐朝唐肃宗第十四子李僖到院前建寺讲佛后,小小院前成了誉满江南的佛教中心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该村历史上有兴建“资寿寺”、“资福寿”等寺庙四十八寺三十八庙之说,僧人信众达700-800人之多,长年香火旺盛。据宜丰县博物馆普查登记,院前有大小寺庙古迹达10余处,有古佛塔35处。建于建中三年(782年)逍遥山(今院前)金钱山麓的“太子塔”是一座亭阁式墓塔,用花岗石雕琢叠砌,塔高4.5米,平面四方形,塔座为双屋须弥座,塔座、塔身、塔刹均刻有罗汉像,整体比例匀称,造型美观,1957年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3年省文化厅拨款5000元照原样搬迁重建于宜丰县城,现存县南屏公园内。
院前现有千年古红豆杉群10处,古树群3处,古樟、古荷、苦槠8000余株,红色古迹多处,著名红军领导人黄公略等曾生活战斗于院前。大量的历史文物、古迹凸显出院前这个古村落崇尚文化、感恩和善待生态环境的文明理念。
江西省宜丰县林业局
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镇人民政府
二0一七年五月二十日
生态景观证明
古红豆杉群:院前村属九岭山脉,海拔500余米,常年气候十分适应红豆杉生长,全村有红豆杉万余棵,最大达千年之久,在北角一山头上生长一棵围径达3米红豆杉。据林业工作者介绍,该棵红豆杉树龄达千年,十分罕见,在北角组后山上生长着一片红豆杉群,面积达300余亩,生长大小红豆杉1000余棵,最大围径达2.5米,最小的也有八九公分,是一片天然红豆杉群落。
九岭原生态竹林:地处院前九岭笋竹两用林基地,是一片2000余亩原生态纯毛竹林。该毛竹林毛竹大、篼结长、竹质好、竹稍长、属优质竹类。该竹林面积大,全部属天然竹林,竹干粗细相杂,大的粗如碗口,小的细如笔杆,但都伸展着细长枝叶,熙熙攘攘犹如竹姑娘抖起轻纱。林中还生长着草珊瑚,七叶一枝花、野生姜、麦冬等数十种名贵中药材。该片竹林下游山谷建有国家4A景区——九天国际漂流,度假区九天漂流落差为152米,山高水清,风光无限。由于落差大,加上险、奇、特,沿途经过九岭十八弯,穿境于竹林深处,透过竹叶缝隙,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,清风徐徐拂来,犹如置身于人间仙境,令人心旷神怡,如痴如醉,吸引着无数旅游爱好者。
院前梯田:在院前村部对面山头的院前梯田由100余亩错落有致带形田块组成,整个梯田由围绕一山头长达百米,宽仅有2-3米左右田块组成,一层层沿山形往下,每年5月耕田锄坎,田中水光闪闪,似仙女玉带洒落飘逸,令人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。
江西省宜丰县林业局
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镇人民政府
二0一七年五月二十日
历史典故证明
仙源灵境:曾有一位高僧说过,中国的佛教在江南,江南的佛教在江西,江西的佛教在宜丰,可见宜丰是中国佛教的发祥之地。宜丰是为江西的一个小县,早有“人杰地灵、物华天宝”之美称。大唐时代,佛教盛行,当时,不少高僧、帝王贵胄、将相鸿儒,均来到宜丰境内,或建寺参禅,或游山拜佛。宜丰又尤以洞山、黄檗、院前等处寺庙香火最为旺盛,特别是院前山中的寺庙最为突出。从唐朝大历十三年起,院前这个偏僻的山区,先后建起了资寿寺、资福寺等48座寺庙。在佛教界,曾有“洞山为殿、院前始肇、院前为君、黄檗为臣”的说法,可见,院前山中的寺庙,比洞山、黄檗的寺庙建得要早。盛时,有院前逍半边的说法,院前山中的资福、资寿、塔院、太平、西平、深静、青云、净土、定惠等大小四十八座寺庵,尽管已不复存,只留遗址,但当今地方父老犹能道之,可见当年的院前山真是一块“仙源灵境”之地。
铁拐李暗访院前惩财主:很久以前,现院前自然村所在地来了一个姓谢的大财主,用大笔银两在大院寺(资寿寺)后侧附近的龙船埚建起5栋大屋堂,并买下大面积的山林土地,雇了长工100多人,歌女8名,成天过着古筝琴瑟的奢侈生活。谢财主虽家财万贯,又身居佛门近地,却为富不仁,仗着财势及雇请的爪牙欺压、剥削当地百姓。其劣行激怒了玉皇大帝,玉帝指派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下到凡间,装扮成老叫花子(乞丐)来到谢财主家门口要饭。正躺在院内摇椅上迷恋于歌舞的谢财主听得禀报,极不耐烦地带着刘二等爪牙走到大门前,看见一个头发蓬松、衣服破烂的老叫花子站在门前来讨饭,没好气地吼道:“你这臭要饭的,看了就恶心!我哪有那么多闲饭供你,还不快滚开!”于是叫刘二等将其轰出老远。这时,谢财主家一位名叫赖玉环的漂亮丫鬟悄悄装了碗饭菜送给他充饥。铁拐李见赖玉环心地善良,饭后对她说:“好心的姑娘,你会有好报的!请附耳过来……”于是,铁拐李仔细交代了赖玉环一些话,叫她切记,转眼就不见了。
半年后的一天,谢财主门外来了一只小黑狗,它冲进厨房,跳上案板,从饭甑里咬着一只木饭勺就直往山上跑去。赖玉环赶紧追赶,经过一座小石桥,又沿石板路过了一个山坳,直跑到龙船埚后面山上约5华里远的范家岭(现院前分场茶场处)一范姓大户人家,小黑狗将饭勺放到范家的饭甑上就不走了。赖玉环不好意思冒然进屋取饭勺,就按照铁拐李的吩咐,靠在范家大屋附近的一块3米来高的斜面大石头上耐心等待。过了一会,从范家屋里出来的范家老三发现了赖玉环,便将洗干净了的饭勺双手交还给了她。赖玉环见眼前这位少年彬彬有礼,品貌端正,心生好感;而尚未婚配的范老三见赖玉环虽衣着朴素,却长得如花似玉,楚楚动人,更是心动。但这位忠厚的小伙子还是依依不舍地将赖玉环送回了谢家……不久,经范家托媒,许以重金,从贪财的谢财主家赎出了赖玉环并与范家老三成亲,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。
就在赖玉环嫁到范家一个月后的一天,谢财主附近一户人家做寿请戏班子敞演助兴,他的老婆带了一行人前往看热闹。突然,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,倾盆大雨,山洪爆发,片刻间,在家守着财宝的谢财主及刘二等爪牙连同房产全被卷入滚滚洪流中……
江西省宜丰县林业局
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镇人民政府
二0一七年五月二十日
文献资料证明
院前,是佛教发祥地。据新昌(今宜丰)县志记载,自唐朝唐肃宗第十四子李僖随慧忠国师在逍遥山(今院前)建寺讲佛以来,这里就成了江南佛教发祥地,俗称逍遥佛教名天下之说。特殊建寺讲佛人物,特别地理位置,使得院前这个小山村誉满江南。至今在院前有寺庙、太子塔等古迹十余处,古佛塔三十五处之多。
院前,是大革命时期重要活动区域。据宜丰县党史资料记载:1928年至1936年,红军在这里筹款筹粮,发动武装,建立红色根据地,利用院前深山峻岭和群众基础好等有利条件,先后成立湘、鄂、赣边特委,领导组织几十名造纸工人为骨干赤色农会,建立了宜丰县第一个红色农会组织。(1929年11月16日,在斗种坪召开了修(水)铜(鼓)宜(丰)奉(新)边区首次党员代表大会,到会代表20余人,正式成立宜丰特别区委员会,选举邓余仿为书记,特区下辖11个支部,直属中共湘、鄂、赣边特委领导。从此,这里成为修铜宜奉红色活动中心,领导着四县红色革命运动的开展。1929年4月,红军著名领导人黄公略曾在这里领导红色革命开展。
院前,成为建国后红色资料和佛教活动重要保护对象。因有红色资源和佛教寺庙、古塔古迹,2008年,院前村被授予“宜丰县文物保护单位”,2011年7月,日本、韩国、台湾佛教界人士、学者先后多次到院前村寻佛访古,探寻悠久的佛教历史,对现有的寺庙古迹和佛教僧人塔林进行现场考察,提出了逍遥山佛教名天下之说并加强现有寺庙、佛塔保护,开展了一系列自唐朝以来佛教在逍遥山学术研究。佛教界人士盛誉,佛教在逍遥山的有如此深厚的历史,令人赞叹。
江西省宜丰县林业局
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镇人民政府